据了解,我国的制冷市场非常庞大,涉及领域也非常广,大到尖端、国防、化工生产、畜牧水产渔业、肉类加工、食品、果蔬加工,小到菜篮子及千家万户,日常生活,几乎无所不及。再加上,前些时期对冷库的大量需求导致冷库建设出现较快的增长,导致数量上的急剧增长和质量上的提升不太匹配的情况。
  1、 环保冷媒应用少,R22仍是主流
  根据蒙特利尔条约,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对于R22都有明确的淘汰时间,发达国家必须在2020年前全面禁用,发展中国家也不迟于2040年。而中国在2030年将被全面禁止使用。R22对环境的伤害是全球公认的,因此它的淘汰也将是必然的。目前我国的大中型冷藏库大多数仍采用氨或R22为制冷剂,小型冷藏库尤多采用R22。
  说起制冷剂R22,就不得不提氨。在我国,氨制冷系统在工业冷冻特别是冷库行业一直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2008年之前几乎占据大中型冷库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吉林上海等液氨事故,中国氨制冷市场彻底被搅动,很多地方甚至采取粗暴的方式防止事故重演。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唐俊杰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大力倡导使用绿色环保氨制冷剂、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提案,2019年获得答复。答复中强调“未要求企业替换或者禁止使用氨制冷剂”、“严格避免产生以氟利昂制冷剂代替氨制冷剂的简单化做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于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将严格按照《涉氨制冷企业执法检查表》开展执法检查,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国家政府已明确对氨制冷管理的态度,以后企业碰到不合理涉氨监管、强制改造等问题,可以参考此文与地方政府沟通。
  此外,R404、R507、 R449A、二氧化碳等环保型制冷剂也被寄予厚望。
  2、 自动化程度低,无人值守的冷库少
  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区域发展或者行业发展都不太均衡。目前中国既有符合国际先进水平标准的先进冷库,也有许多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的老旧系统存在。
  从总体上看,我国冷库在先进技术和产品应用上,整体上与国家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例如不少存量系统依然为手动系统,部分新建系统仍然采用手动操作,或者仅对某一个制冷部件采用了局部自动控制技术,对整个制冷系统做到完全自动控制的较少。
  其实,多年前,我国一些建筑设计院就致力于冷库的自动化研究和推广,既节能,又安全,可以减少人员操作,但是,全自动意味着成本上涨,很多企业不愿意投资。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意识的提高,当下自动化程度也有很大提高。
  据了解,在冷库选型中,选择建设自动化冷库有许多优点。其一,库存能力大幅度提升。尤其是采用密集存储情况下,库存能力比传统叉车库或平面库要提高3~5倍甚至更高,比普通自动化立体库也要提高30%以上,而采用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这对于节省投资、提倡绿色物流无疑十分有利。
  其二,作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冷链物流中,传统仓储作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工人不能在极端低温下长时间作业,尤其内外温差过大,工人的身体吃不消。这种现象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设计、建设不合理,冗余较大
  目前,我国现有的冷库设计、施工规范条例有:《冷库设计规范》、《猪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制冷术语》、《冷藏柜型式与基本参数、冷藏柜技术条件、冷藏柜试验方法》、《氨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冷藏库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室内装配式冷库》、《石油库设计规范》等。然而很多工程商却不按照规划操作,有的干脆无证设计、安装,缺乏统一标准,缺乏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等。
  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部分以氨为制冷剂的土建食品冷库,其库址选择、地基处理、制冷设备安装等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冷库名为气调库却达不到气调的目的,部分低温库一建成就面临停用或只能按高温库降级使用的局面。
  4、过于追求冷库初投资低,少关注生命周期成本
  近年来各地冷库建设风生水起,其建设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所建冷库之中,有不少是非常先进的。但所建冷库之中也不乏粗制滥造的。冷库的投资者只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全然不顾冷库的技术水平、环保能耗与长期运行成本。如不重视冷库的建造质量,若干年后,这些冷库就将成为事故多发企业、能耗大户,严重影响我国低温仓储业的发展。
  此外,冷库建设有专业性要求,普通用户大部分一知半解,而不断涌入的、参差不齐的工程商也为上述问题添了一把火。“市场鱼目混珠,有的施工方为了竞争,采取低价策略,不按照流程竞标。以前,一套设备可以卖到一两万,现在只有三四千,甚至一两千。不过,随着用户认知度的增加,山寨问题已经有所缓解。”四川美柯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
  当然,随着用户意识增加以及市场规范,工程商领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像上述提到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充足,所以在大工程上优势明显。还有一些企业由于资金和实力的原因,则在中低端工程上竞争力较强。当然还有一些打游击的商家,注重利润和忽略质量,只能承揽一些私人的项目,或者关系户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