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新发地市场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后,病毒是通过何种途径传播的话题成为焦点。
 
  6月16日晚,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第120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施国庆通报,目前还没有证据来表明三文鱼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者中间宿主。在这次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相关的被污染的局部场所,通过检测确实发现三文鱼有被污染的情况,但是进入到污染场所之前的三文鱼,并没有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
  据人民日报6月15日消息,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三文鱼案板查出病毒阳性不能说明太多问题,病毒有可能来自于污染,比如其它物品的污染,包括工作人员或感染的人在案板前讲话、交易时飞沫的喷出,都有可能造成案板污染,因此不能说三文鱼就是传播源头,这方面没有直接证据。
  吴尊友还表示,关于源头的调查在进行当中,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肯定不是在北京的原发地发生的,是从外地引进的,而引进的两种可能都在调查当中。从病毒的组成结构来看,此次病毒不像北京两个月以前出现病例的毒株,更像欧洲的,但是欧洲的不代表来自欧洲国家,欧洲的概念是广泛的,包括要跟美国病毒毒株进行分析,大部分来自欧洲,俄罗斯的病例大部分也是源于欧洲,也就说我们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毒株源于欧洲可能来自欧洲国家,也可能来自美洲国家,也可能来自俄罗斯,还有待与进一步的收集信息来帮助判断。
  截至发稿,还未有关于病毒传播源头以及传播途径的更进一步权威消息。
  由于病毒未排除通过三文鱼的冷链运输传播的可能性,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人士,并了解了多家生鲜电商和商超的具体安全措施,以期对冷链物流安全性的话题作深入探讨。
  多家生鲜电商与商超回应
  各大生鲜电商、商超以及相关供应链企业均向澎湃新闻记者强调了对商品溯源、上架前检测、防疫措施的重要性。
  京东方面表示,坚持源头直采、厂家直送、产地直发。目前所有生鲜类商品均从正规渠道进货,检疫手续100%齐全。并持续对仓库及在仓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健康检测,进行充分消毒,同时全面加强线下门店防疫措施,做好门店测温、到店人数控制等相关工作。
  叮咚买菜方面表示,在北京区域已紧急下线三文鱼冰鲜和冷冻相关产品,并已紧急下发全员通知,排查风险点,将北京总仓和前置仓全部提升到最高防疫级别。该平台也强调坚持产地直采,四川美柯冷库安装公司对生鲜产品从生产、采购、分选中心、加工过程、前置仓、巡检、分拣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品控。比如自建检测实验室,所有上线生鲜产品至少经过3道安全检测,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金属含量等多项检测。在水产方面也有独立实验室正常运作检测。“我们严格遵循生鲜产品安全一票否决制原则,每周会统计出一周内扣分异常的供应商,约到总仓约谈室进行约谈并给限期改善,期限到达时,改善不达标的供应商,可直接取消供应商资格。”
  每日优鲜方面,已在6月12日紧急下线三文鱼冰鲜和冷冻相关产品。“每日优鲜平台所售肉蛋奶及大部分果蔬食材均由厂家直供,所有商品均从正规渠道进货,有检疫监测证明,且生鲜经过100%批次检测。在物流全链条消杀防疫工作方面,前置仓内、配送箱、配送车一天两次消毒,配送员严格佩戴口罩、手套并进行体温检测。”每日优鲜方面人士介绍。
  盒马方面则表示,会积极支持和配合北京相关部门规定及要求,平稳经营,服务民生。
  此外,永辉超市、家乐福、麦德龙等超市也都表示其有严格的溯源系统,并对批次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后才会上架,在日常销售过程中还会进行抽样检查。
  苏宁家乐福首席运营官张其喆表示,家乐福销售的猪肉、牛羊肉以及海鲜产品,均来自国内知名品牌商及供货商,“所有商品具备检验检疫证明及相关合格证书,产地源头可追溯”。同时,家乐福的食品安全实验室协同第三方检测公司,对所售的肉菜果进行每日抽样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永辉超市则建立了大数据平台食品安全云网,覆盖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系统、农产品基地溯源系统和企业数据。
  麦德龙方面表示,自6月13日起,海关已在检查中增加核酸检测项目,以检测到港商品的新冠病毒情况。以麦德龙的冰鲜鱼产品举例,其运输、存储、接收及销售环节均采用专业严格的冷链运输标准,全程冷链,避免因温度升高导致细菌滋生。另外,麦德龙称公司有严格的温度监测,在配送中心和商场收货时会下载并检查监测数据,对运输工具、包装、检疫进行全方位验收,美柯冻库造价验收合格后商品才能获准进入商场。在商场生鲜区会实行精准温控,每天3次检查,保障食品安全。
  供应链物流数字化服务运营商易流回应称,具体到防范病毒传播而言,易流已推出一款便携式冷链监测设备E6尖兵, 这款设备具备无线通讯能力,放入车厢或货箱后可以跟踪运输全程,具备定位、温度、湿度、光照、震动等多种环境监测能力。“当尖兵处在黑暗的冷藏车厢或货箱中时,我们认为其处在正常状态,而当车厢门或货箱盖打开后,光照监测就被光线触发,此时温度也大概率会产生变化,平台会判定为异常事件,此时我们就可以线下验证接触货物的人的身份,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生鲜货品被病毒污染。”
  生鲜电商供应链或存风险
  生鲜电商占冷链物流的市场份额不容小觑。
  根据华创证券今年4月的公开报告显示,目前,服务于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大致在800亿左右,约占冷链物流整体规模的1/4左右。按照行业通行的25%的物流费用计算,预计到2022年,由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带来的冷链物流规模增量有望达到1000亿,整体达到2000亿左右的水平。
  不过,菜鸟战略合作伙伴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冷链智控事业部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则坦言,虽然在疫情的影响下,生鲜电商以及速冻食品对冷链物流催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增速也非常明显,但高速增长的需求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生鲜电商供应链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深层次的原因是供应链涉及的主体比较分散。首先是农产品供给源比较分散,其次是流通环节复杂,流通主体也比较分散,最后因为要送货上门,消费端也是非常分散的,这样就给供应链的管理带来的很大难度。
 
  易流是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物流数字化服务运营商,目前服务全国冷链百强企业超过70家,数字化(IoT)连接冷运车辆数占全国总车数30%以上,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上述负责人还提到,生鲜电商供应链还存在一个问题,即从产地到消费者的流通环节数字化程度比较低,没有形成供应链全链条的数字化。目前行业还在数字化变革的初始阶段,存在严重的的孤岛效应,例如农业物联网的数据与仓储管理系统(WMS)不能打通,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TMS)的数据不能打通等,导致对生鲜全生命周期的品质管理没有办法做到。
  问题出在冷链物流的可能性有多大
  深圳市生鲜冷链与城市物流协会冷链专家Tracy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生鲜冷链按照大的品类分一般是冻品肉禽类水产品食品、冰鲜肉禽类水产品、奶制品、果蔬、鲜活水产品,都有不同温区的要求。如冻品水产品从原产地到餐桌经历捕捞、冷冻、存储、运输、加工、包装、运输或者配送商超售卖或者餐厅加工等环节,根据产地加工或者消费地加工,以上流程会做些调整,成都冷库价格但应该全程冷链﹣18度以下,高级海产品的冷链要求可能在-45度以下。
  他表示,在以上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断链和被污染的可能性,涉及的环节和海产品接触的人员和设备设施也可能都是污染源。之前检验检疫没有把新冠病毒作为常检项,所以在以上环节,如产地捕捞及加工环节的设备设施及人员需要重点关注,设备设施消毒的日常合规,员工的健康防护及证明;如是进口产品,海关检验检疫需要特别关注。在进入商超前,也需要特别检测。
  “以上是针对新冠的特别防护。但根本上还需要全程冷链的监控及失温的预警,目前物联网的温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管理云平台可以做到全链路监控,从仓储到加工到运输配送过程到商超柜台。希望行业能用新的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AI、云等技术作为行业标准的管理的标配,可监管的标准才能落到实处。”他说道。
  冷链物流专家赵小敏也表示,如果三文鱼是从欧洲来的,中间漂洋过海,中间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有问题。“其实这个产品有没有问题,运转前是最关键的,因为如果运转前达到标准了,一旦走到运输环节,都可以追踪到。”
  他认为,针对此次事件,在冷链物流方面,第一步要明确三文鱼从哪来;第二步明确中间如何运,是否严格按照四川美柯冷链安装的标准来运输;第三步明确落地以后如何交接。“我认为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虽然现在病毒的问题比较复杂,但还是要追查一下,因为运输环节中可能存在盲区。如果三文鱼来自欧洲,因为路途的原因中转交接次数过多,哪个环节没有按照专业的标准操作,就可能存在风险。比如可能会有人的问题,也有可能在动物检验方面出现问题。”
  易流冷链智控事业部负责人认为,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显示,病毒经过了冷链物流传播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新冠病毒具有喜低温的特性,冷藏环境反而延长了病毒寿命。“在冷链运输过程中,除了发货和收货两端的装卸搬运工人可能传播病毒以外,运输途中一般车厢是封闭的,不会有病毒的传播机会。但也要考虑到多次卸货的情况,如果是零担运输而不是整车运输,那么在新发地市场之前存在的装卸活动也有可能传播病毒。”
  冷链物流如何保证安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冷链运输环节仍旧存在安全风险。
  赵小敏表示,生鲜包装冷链过程中的预冷环节,即产品生产出来后再流转到中转运输当中的环节,历史欠账过多。他透露,美国方面达到预冷在九成以上,日本是七成以上,中国仅在两成左右,这也导致中国鲜活产品死亡率比较高,容易出现腐败变质,在造成商业损失的同时,更有甚者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上述易流冷链智控事业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生鲜产品流通过程的货损率大致在20-25%左右,国外的水平是5%左右。主要的货损原因还是超温引起的腐坏。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即在物流过程中采用冷链物流的比重,分别为22%、34%、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大部分生鲜产品仍是常温下流通。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易腐食品冷藏运输率已超过90%,冷链流通率更是高达95%~98%。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把产后储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例如美国农业总投入的30%用于生产,70%用于深度加工保鲜;意大利、荷兰的农副产品保鲜产业化率为60%,而日本则大于70%。产后产值与自然产值之比,美国为3.7:1,日本为2.2:1,而我国仅为0.38:1。大量的初级农产品几乎都是未经处理便进入市场,损耗率相当高。
  那么生鲜的冷链物流如何保证安全?
  赵小敏表示,首先,在采摘时需严格达到检验标准;其次,在预冷、分级、包装、仓储、运转环节需严格按照标准来操作;若前面均严格按照标准,到配送环节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降低,“根据物流的运输逻辑,在这个过程当中,传染概率是最低的。所以前面的步骤是关键,如果抓得不严,后边所有环节都会失效。”
  易流冷链智控事业部负责人提到了可追溯性,他表示,冷链物流的可追溯性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没有IoT技术对物流过程的管控,追溯就无还是需要市场各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冷链物流现状探析
  赵小敏表示,目前我国冷链整个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过去5年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基础过于薄弱,像农贸市场、菜店粮站等物资供应依旧缺乏保障。“在超市领域,包括现在新型业态,比如说京东、每日优鲜、本来生活、盒马、菜鸟等都基本上达到标准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享受不到服务的,在这一块可能需要几何级的财政投资投下去。”
  赵小敏介绍,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处在各方都在监管,但是究竟谁是第一责任人没法准确划分的阶段。此外,还存在和国际技术差距大、行业集中度低、产业配套不完备、管理体系较为粗放、各方重视协调力度不够的问题,“没有太多人想当趟路者,这个确实是需要集团军作战。我们认为还是应该鼓励国有企业一些大的电商平台先做,让企业之间形成链条,并且给市场更多空间。即使价格有一定上涨,我们觉得用户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安全高于一切。现在冷链物流处在‘大杂烩’的阶段,举个例子,a水果跟b水果的温控温度是不一样的,这是非常基础的一个环节,但很多时候运输就给装个泡沫包装箱,里面放一个冰袋就叫冷链了,其实根本不是。”
  易流冷链智控事业部负责人介绍,相对普货物流而言,冷链物流需要更高的固定资产投入以及运营成本,主要因为冷藏车的购置费用更高(同规格冷藏车比普货车高一倍以上也是常见的),冷机运维的成本更高,以及打冷所消耗的燃油费用更高(油耗比普货高50%左右)。
  他表示,相对来说,目前中国的冷链物流已经逐步走出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对于许多细分货品的物流标准也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一些规定。但是,食品冷链的标准化目前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覆盖全面的、各品类齐全的冷链流通标准。更多的还是区域性的、仅针对若干种商品的标准,并且同类货物各地区间还存在一定差异,“但我们要考虑到物流的特点就是跨地区的,所以很难界定“完全合规”的冷链物流。”
  他表示,这个领域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无论从资本关注度,消费者认知,还是行业标准的成熟度来说都还不够高。不过近一两年来冷链物流领域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大,包括欧美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也开始进入国内市场,未来规范程度,以及冷链物流领域的头部企业会逐渐出现。